开源·浏阳河集团是股份制民营企业集团,下属15家分子公司、3个文化团体和2个农业科研单位,业务涉及现代农业、房地产、酒店、文化产业等领域。集团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国务院扶贫办和全国工商联重点联系企业”、“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集体”、“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定点扶贫先进集体”、“招工扶贫先进企业”及湖南省“文明单位”、“最受尊重的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集团一直将致富思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回报社会作为报效党、祖国和人民的自觉行动。自2006年起,集团将扶贫帮困重点放在武陵山集中连片区域,以旱杂粮为产业,以自然村为单位,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党建互帮为保障,以互利双赢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产业帮扶模式,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生产致富,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几年来,共投入扶贫开发资金l亿多元,实施实体(项目)20多个,组建专业合作社30个,覆盖和带动武陵山片区中的12县29村2万多农户,户均年增收2800元以上。同时,公司也实现持续发展,集团产值、税收、员工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5%、30%、25%,现代农业特别是旱杂粮产业成为集团公司战略核心和极具竞争力产业。
一、认识和体会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自治州调研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湘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要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发展,要将扶贫开发同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结合起来,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效益。习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贫困地区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就是要注重发展生产,突出产业扶贫。我体会:产业扶贫,就是一种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参与、农民自力的扶贫开发模式,它能充分发挥企业资本、管理、技术、市场优势和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优势,用一条全产业链把企业与农民连起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实现农民与企业的共赢。产业扶贫对于武陵山片区来说,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一是产业扶贫所覆盖和带动的正是片区广大农村和农民,是推动片区“老乡”脱贫致富的直接力量。二是产业扶贫是用现代工业化的理念和方式来抓扶贫开发,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体现。三是产业扶贫能带给片区区农民观念转变,基础设施改善,农村面貌改变,对于推进片区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四是通过产业扶贫,可将“输血”式扶贫升级为“造血”式扶贫,将整个产业利益链直接带到片区,带动贫困农民实实在在的增加收入。五是民营企业通过参与产业化扶贫,拓展发展空间,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培植新的增长点,增强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六是武陵山片区本身是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有的地方为拉动GDP增长和财政税收增加,对地下矿产等资源过度开采,带来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恶化,局部严重地带来很难修复的生态灾难。
把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农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探索精准的扶贫开发路子。大力实施生态绿色产业扶贫就是要以武陵山片区自身的生态优势和基础条件,合理保护和开发生态资源,培育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形成循环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做法和成效
从2006年开始,我们将扶贫帮困的重点放在武陵山集中连片区域,以旱杂粮生产为产业,以自然村为实体,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市场为主导向,以党建互帮互助为保障,以实现互利双赢为目标,积极探索企业参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产业帮扶模式,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生产致富,也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0年来,实施项目20多个,组建旱杂粮专业合作社30个,覆盖和带动武陵山片区中的湖南、重庆、贵州、四川等四省12县29个村2万多农户,产业覆盖农户3万多户。
做法:
1.制定帮扶规划。集团成立产业帮扶领导小组,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可大同志任组长,集团5名高管和经理为成员,所覆盖的村支部书记也吸收为成员。制定了产业帮扶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了帮扶工作台账和档案,使产业帮扶工作与集团的产业发展融为一体,做到制度化。
2.实施全面帮扶。我们以项目、产业、党建为突破口,生产规划到户,村级规划到年,产业扶贫助学到户到人,同时,结合集团的优势,重点突出四个方面的帮扶带动:一是从观念上引导。选派公司高管担任“村支两委”负责人,吸纳村干部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组织村民到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树立脱贫致富信心。二是从技术上支持。集团出资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种养户进行集中培训,组织技术服务团队到田间、地头和项目点开展巡回技术服务,发放技术手册,指导农户按标准生产,加强科学种养,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三是从人才上培养。通过跟着企业学习,党建互帮互助,新技术推广和服务,参与专业合作社事务管理,将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带到了农村干部和农户中,为当地培养创新型干部、新型农民和农村经纪人。四是从就业上帮助。每年都面向武陵山区招聘员工,对有务工意愿的农民开展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技术,及时安排到公司就业,通过就业来增加收入。
3.探索帮扶模式。我们努力将企业的优势与贫困地区资源结合起来,探索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联办开发公司模式。我们在与慈利县象鼻嘴村的合作对接中,公司以资金、技术和管理入股,村委会和村民以土地、产品、实物入股,联合成立了“开源•象鼻嘴农业开发公司”,由公司统一组织村民发展种养业,全部回购农户产品。仅象鼻嘴一个村,每年收购的各类农产品价值超过400万元,仅此一项,就为当地村民年户均增加收入3000多元。自集团2006年进入该村实行产业帮扶以来,村民收入由2006年人年均收入2000来元,增长到2014年的12000多元,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二是组建专业合作社模式。我们以浏阳河集团为依托,先后在武陵山片区湖南的古丈、花垣、慈利、石门、安化,以及湖南贫困革命老区:平江县、临澧县,重庆秀山等组建了29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万多户。将专业合作社作为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合作纽带,实行“五统一”(统一发放作物种子、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制定生产标准、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农业产品),创办了1个全国示范合作社。同时,对有一定技能和基础、有意愿扩大规模的种养户从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强化示范效应,已培育各类种养大户200多个。三是创建集中产业园模式。先后投资2亿多元,在长沙县开发建设九道湾生态农业产业园和杂粮经济产业园,在汉寿县开发建设湖南旱杂粮产品加工与研发产业园,以旱杂粮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来支撑产业扶贫长远化。四是党建互帮互助模式。集团党委与对接村结成党建互帮互助对子,支持其建立党员学习室和活动室,联合开展党员教育学习活动,帮助培养致富人才,支持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五是成立基金结对帮扶模式。集团先后成立了“感恩慈善基金”和“党员奉献基金”。同时,集团还实行产品销售“两分钱工程”(浏阳河集团产品每销售一件(盒、袋、瓶),提出2分钱用于扶贫帮困),共筹集资金600多万元,资助建设学校6所,长期结对帮扶贫困学生830多名、贫困户680多户。对贫困户,为其量身定制一个脱贫致富的计划,找准产业项目,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对一帮扶,帮助他们生产致富。
4.做大做强产业。我们根据武陵山区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专注发展杂粮产业,形成了从种子、种植、收购、仓储、研发、销售、品牌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目前,公司成立了湖南省杂粮类产品研发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浏阳河豆类产品研发中心,拥有发明专利13项,拥有注册商标和知识产权56项;成功注册了“神豆”等杂粮类商标46个,共160类,受政府委托首创湖南杂粮种植标准8个、绿色产品8个,引进国际标准的饮料、粉、面、油、酱五条生产线相继投产,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不断增强,使产业扶贫有了坚实的支撑。
成效:
我们10年探索和坚守产业扶贫,一是形成了一种全产业链的带动态势,通过打造从研发、种子、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销售、标准、品牌的产业链,使贫困地区的农民全“链条”参与,产业带动领域和范围更广。二是形成一种全方位的帮扶态势,从产业、资金、技术、市场、党建、助学、帮困全方位对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三是形成了一种梯次递进的进取态势。我们的产业帮扶从一户一个具体项目帮扶,到整村推进,2015年起,我们计划联乡镇创片区,产业帮扶所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
我们探索产业扶贫,实现了互利互赢局面:
1.探索出了一条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模式。党委政府采取的扶贫方式主要是一个部门直接确定一个贫困县、乡、村,派出一个工作队,希望两年左右的帮扶实现脱贫致富。这种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包干负责的方式花费了大量物力财力人力,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的工作队一走,很容易返贫。原因在于:两年帮扶多是短期措施,不可能有长期发展;基础设施短时间可以改善,但产业不可能培育起来;产业不发展起来,农民增收就没有长远保障。同时,还助长了老百姓的“等、靠、要”思想,培养了“懒人”。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实行的是产业、生产、资金、技术、人才等全方位的对接,注重的是长期规划、长远效应,是以市场经济的方式和手段来推动,是通过转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致富自觉性、做大做强产业来实现的,更加具有“造血”能力。
2.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的收入有持续动力和长远保障。企业实施的产业扶贫模式,给村民带来多种的收入。一是通过企业回购种养产品,带来了稳定的生产收入;二是通过参与企业实施的开发项目,带来了务工收入;三是通过入股开发公司或加入合作社,带来了分红收入;四是通过到企业就业,带来了工资收入。同时,企业直接收购农户产品,减少了中间交易环节,也间接增加了村民收入。只要企业在发展,产业在发展,农民收入都是有长远保障的。
3.企业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中实现了发展共赢。企业产业扶贫,前提是企业有能力长期去做。只有企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才有长期做的实力和本钱。我们将产业扶贫与集团发展紧密结合,在产业扶贫有所成效外,企业也得到了健康发展。一是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武陵山区的旱杂粮产业已经成为企业的战略产业,并打造成了产业链,形成了企业发展的新优势,加快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浏阳河集团已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15年6月30号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成为“中国杂粮第一股”。二是企业建立了稳定安全的产品原料的生产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我们建立了稳定发展的旱杂粮种植基地,实行了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保证了生态、环保、绿色原料质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