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家毫省长调研座谈会上发言开源·浏阳河集团董事长 罗可大
2015年1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来到省工商联调研,与广大民营企业家座谈,在座谈时,他寄语广大民营企业家,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做到政治上自信、发展上自强、守法上自觉,共同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开源·浏阳河集团董事长罗可大先生在会议上发言: 我们两个集团(开源和浏阳河集团)经过12年发展,形成了以现代农业(旱杂粮产业)为主导,房地产、酒店、文化等产业协同发展态势,获得全国和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省级“社会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开源集团是我省“百强”企业。浏阳河农业集团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湖南农业产业化十强民营企业,集育种、种植、收购、加工、仓储、销售、科研于一体的旱杂粮产业链;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等6个院所和70多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旱杂粮产业商会。 近十年来,我们主动参与省委统战部、工商联实施的“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以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以自然村为单位,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党建互帮为保障,以互利双赢为目标,以产业扶贫带动贫苦农民脱贫致富。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实施20多个项目,组建专业合作社21个,产业覆盖和带动2万多农户。集团“村企共赢发展”产业扶贫案例被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创新案例,入选国务院扶贫培训教材,集团被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和全国工商联确定为产业扶贫示范和重点联系企业。 今年1月12日—15日,受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杜青林的委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一行9人就“武陵山片区生态绿色产业扶贫”专题,深入吉首、古丈、慈利和永定区调研。调研组高度评价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在古丈县梳头溪村和慈利象鼻嘴村与乡、村干部、贫苦户座谈时,大家对家毫省长强调的“托住”贫苦户“基本生存权利”、“底线”工作评价很高,调研组感到这是落实精准扶贫很实在的工作。同时对我省探索创造的“万企联村、共同发展”、“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等社会扶贫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省探索出了一条整合社会力量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的新路子,是精准扶贫的具体化、有形化,调研组将认真研究总结,向中央决策层汇报后在全国推广。我受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委托,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全程参与了调研,对“生态绿色产业扶贫”有些认识和体会: 在新常态下,我省农业产业、扶贫开发,需要走生态、绿色产业发展的路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等社会力量为重要力量,将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紧紧结合。过去我省扶贫做了大量工作,造福了许多贫困群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重视派干部下村扶贫,忽视发动社会扶贫;二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产业发展;三是短期行为多,考虑长远少;四是扶贫点投入多,面上贫困村资金投入不足,资金使用不平衡,效益不高;五是重“输血”,轻“造血”,助长了一些地方的“等、靠、要”思想;六是产业培育不足,缺乏长久增收保障,“返贫”现象较为突出。为此建议: 一、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生态绿色产业扶贫,将“输血扶贫”转为“造血扶贫” 企业开展产业扶贫,就是一个企业联系一个或几个村,向贫困村输入资本、管理、技术、人才,以市场经济方式来推动扶贫,能实实在在地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的收入:企业直接收购农产品,减少了中间交易环节,增加村民卖农产品的直接和间接收入;村民参与企业实施的产业项目,带来工资收入;村民入股开发公司或合作社,带来分红收入。企业开展产业扶贫,留下的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建议政府对产业扶贫企业创办的扶贫产业和项目优先享受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规模种养殖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惠农政策;给予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税收奖还等支持。落实国家鼓励企业带头发展新型专业合作化组织、农业产业商(协)会、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政策。 二、大力发展旱杂粮产业和庭院经济,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精准扶贫 我省丘岗、林地、荒山、荒滩等较多,而且很适宜发展旱杂粮,旱杂粮种植成本低、产出比值高,在当前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发展旱杂粮生产对于解决我省农村日益严重的抛荒、贫苦留守老人小孩生活基本“底线”和生存保障问题具有很大积极作用。我们集团对接扶贫村的调研结果表明,一个贫苦家庭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房前屋后、山坡路边种植旱杂粮,搞好家庭养殖业,年纯收入6000元—10000元不成问题。 三、编制产业扶贫规划,建立贫困地区与扶贫企业的有效对接 编制全省产业扶贫整体规划,引导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帮助更多的贫困村摘掉贫困帽子。绿色产业扶贫也可以试行“政府采购”,确定一批省市县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吸引企业参与,实现“双向选择”和“深度对接”。 四、建立激励机制,确保产业扶贫持久长远 企业能否坚持持久产业扶贫,关键是企业自身得到发展。建议政府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加强协调和服务,让企业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自身也得到较好的发展。建立企业与村民的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实行保护价收购、合作社分红、提供就业等方式,让更多贫苦地区的村民产业致富,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视频见本网站“集团视频”) |